首页 > 小米 > 上市五年多了,小米干得怎么样?
2024
03-28

上市五年多了,小米干得怎么样?

时间过得真快啊,一眨眼5年过去了。

人生也不过20个5年。

5年的时间里,发生了很多事。小米的战略从最初的「铁人三项」,到后来的「手机X AIoT」,再到2023年的「人车家全生态」,已经变了好几次了。

但遗憾的是,截止2024年03月26日小米的股价仍然低于17元的上市价。

小米的股东们,我想问一句“Are you OK?”,其实,我自己还是OK的。

因为在我看来,公司的业务发展才是根本。业务发展好了,业绩自然就上去了,公司的股价终会反映出它的真实价值。

那么,小米这5年干得怎么样啊?咱们来聊聊吧。

1. 特别的小米

小米是一家特别的公司。

从做MIUI系统开始,然后做手机发展壮大,后来做智能硬件,搞生态链,又做物联网(IoT)和新零售,现在又造电动汽车。

看起来好像什么都做,很多人难免会对小米有误解,还有人说小米是杂货铺。

我觉得挺好,Costco不也是杂货铺吗,哈哈哈。

笑归笑,如果咱们试着去理解的话,它是有逻辑的。

咱们捏起一个线头,来捋一捋。

说到小米,你会首先想到什么?“性价比”,没错吧,小米的使命就是做“感动人心,价格厚道”的好产品。

好,那如何做有性价比的产品,还能赚钱呢。你能想到什么?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对吧。

所以,这就找到了理解小米最关键的词“效率”。

那该怎么做呢?一般都能想到的是,减少中间商赚差价,压缩成本,对吧,这就衍生出了电商业务。

但是对于小城市和乡镇的乡亲们来说,他们更习惯在实体店买手机,电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,于是小米之家就出现了。最终,线上与线下的结合,也就形成了新零售业务。

当然,这些还不够,公司还得多赚钱才能持续发展。于是,又延伸出一种不那么新鲜的模式。就是不靠硬件赚钱,而是靠互联网的服务赚钱,所以就有了互联网业务。

于是,慢慢地,就演变出了“硬件+新零售+互联网”的铁人三项模式。

简单来说,就是把感动人心的产品贴着硬件成本定价,然后通过高效的新零售渠道交付给用户,最后基于这些硬件产品为用户提供各种互联网服务。

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。

小米首先做好了MIUI,然后是手机,手机带动了电商,电商又带动了云服务,然后又催生了智能硬件、物联网(IoT)平台等等业务。

所以,这些业务不是在PPT上规划出来的,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小米这棵树上长出来的。这种内生性增长,支撑了小米过去的发展。

按照小米公司的业务来看,本来可以分为三大块,一块是手机,一块是AIoT,另一块是互联网服务。而现在又多了一块新的业务,就是汽车。

接下来,咱们一块一块来看。

2. 手机

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,谁都离不开手机。

而小米又是靠手机起家的,可以说手机是小米的基本盘,是小米最重要的业务。

玩着手中的手机,当你想了解一家公司的手机业务时,会想到什么?最直观的就是看它的销量和市场份额,对吧。

接下来,咱们就来看看过去5年手机市场的数据。

从Canalys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,在过去5年里,只有苹果、三星、小米和Oppo这四家公司没有跌出过市场份额前五,所以它们的占比曲线是连续的。

至于华为,由于特殊原因掉出了前五名,我等P民没办法评说这些事。

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,近几年来,苹果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,并在2023年超越了三星,显示了苹果的强大。

那么,重点来看小米的数据。

从2019年到2021年,小米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,但在2022年又出现了下滑。不过,最近3年小米的市场份额始终排在第三名。

看上去小米近两年有些下滑,是怎么回事呢?咱们来具体看看每个季度的情况。

从IDC统计的季度数据来看,小米手机的季度占比和年度占比的趋势相似。前三年销量占比上涨,到了后面又逐渐下滑。

根据我的跟踪观察,我认为2021年对小米来说是个特殊的一年。为什么呢?

因为2021年1月小米推出了小米11,得益于小米10的口碑,小米11取得了不错的销量。而同时,华为等竞争对手几乎退出了手机市场,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小米在2021年几个季度的销量达到了高峰。

然而,遗憾的是,小米11却出现了质量问题,给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,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几年的手机销量。

所以我认为2021年是个异常的年份。

就像我们写论文或做AI训练时一样,通常会对异常数据进行特殊处理。如果处理了2021年这个异常数据,那么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是呈上升趋势的。最近3年也一直稳居全球第三,还算不错吧。

话说到此,还有一个重要事情,就是小米手机的高端化之路。

小米从2019年开始实行双品牌战略,Redmi品牌追求极致性价比,而Xiaomi品牌则定位于极致技术和用户体验,冲刺高端市场。

到了2020年,小米推出了小米10,正式启动了高端化之路。

我自己的第一部小米手机也是小米10,后来给了我爸用,到现在依然使用良好。

这些年来,小米手机的高端化之路如何呢?

小米10一炮而红,但小米11却不小心翻了车,对后续几代产品的销量也产生了影响。

不过,也正是因为小米11的经历,让小米更加成熟了,也更加稳健。从小米12到小米14,每一代产品都在稳步提升。

那么,如何判断小米手机高端化的情况呢?聪明的小米股东们想到了好评率(在这感谢小米股东群的朋友们)。

通过京东的好评率数据可以看出,从小米12开始,小米旗舰机的好评率逐步上升,直到小米14时,达到了历史最高的98%。

高端化之路带来了手机价格的提升,也自然地体现在财务数据上。

从2020年开始,小米手机的客单价和毛利率都有明显提升。

我个人认为,小米14是小米迈上高端市场的一个里程碑,不论是好评率还是销量,都表现不错。

自从小米11遭受挫折以来,小米艰难地重新出发,经过三代旗舰机的努力,终于摆脱了小米11的阴影。

小米终于会做高端手机了。用英文装一下,就是里面有大量的“Know-How”,小米终于学会了。

这体现了小米在技术能力、产品力、供应链和品控管理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。

目前,小米手机已完全交给了卢总,“反米复金”的大业快成了(小米股东间的玩笑,哈哈)。

卢总在业绩会议中提到,小米的综合能力发生了一些变化,非常有信心在2024年,小米将在所有品类和市场实现增长,继续缩小与三星和苹果的差距。

卢总的话,也印证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。

总的来说,经过5年的努力,小米手机逐渐坐稳了全球第三把交椅。小米也终于学会了做高端手机,做手机的综合能力上了一个层次。未来可以把这种能力扩展到其他领域,比如平板、笔记本、IoT等。

小米手机业务就像小米公司一样,还年轻,也会犯错,但它在不断成长。相信未来,它会越来越好。

3. AIoT

IoT也就是物联网,也有人说是万物互联,后来因为有了人工智能(AI),AI+IoT=AIoT,于是也就成了万物智慧互联。

听起来很厉害,但到底有哪些东西呢?

在我看来也简单,只要是电子产品,能联网的都算。小米的IoT平台已经支持了200多种产品。

IoT这么多品类,小米不可能都做,所以生态链和平台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自己做平台的话,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合作者加入,目前已经有9000多个合作伙伴了。

现在,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看看这个业务的发展情况。

首先是IoT设备连接数(小米的老股东大概都知道,这些IoT的设备数据不包括手机、平板和笔记本电脑),从2019年的2.35亿增长到了2023年的7.4亿。

接着是5件及以上IoT设备用户数,从2019年的400多万增长到了2023年的1400多万。

再来看看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,从2019年的3800万增长到了2023年的8600万。

这三组数据从2019年到2023年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,但增速出现了下降。

看上去,小米的IoT业务发展得不错,但增速的变缓也意味着进入了新的阶段。

最近,小米生态链部门提出了“SAN分级管理策略”,并做了相应的组织变革。小米将以S、A、N三个分类逻辑来划分生态链品类。

最后来看小爱同学的数据。

小爱同学曾经也是小米的重点,增长也很不错。可惜小米的AI能力有限,没能更进一步。

去年ChatGPT的爆发,更让之前的智能音箱显得有点弱智。

2023年小爱同学的月活也没公布,估计数据不怎么好。所以AIoT的A也进入新的阶段了,未来会怎么样,很难说。

总体来看,小米这5年,在AIoT这块发展得还可以。

IoT的数据持续攀升创下历史新高,并且从IoT的毛利率来看,也在持续上升。

但小米的AI能力暂时落后了,小爱同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而IoT的增速也放缓了,到了新的阶段,所以也进行了战略调整。虽然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但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。

遗憾的是,虽然IoT设备的联网带来了一些便利,但从增速放缓和主观感受两方面来说,IoT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并不是特别高,用户并没有纷纷加入。总的来说,还差点意思。希望未来能做得更好。

4. 互联网服务

互联网服务,这块说起来比较简单。

主要有三种业务:广告服务、线上游戏运营和其他增值服务。

从收入占比来看,广告服务占了绝大部分。

互联网服务主要依托于MIUI系统,我们来看看MIUI的数据情况。

数据显示,MIUI在过去5年持续增长,但增速正在放缓。

从互联网的毛利率来看,也是一个上升的趋势,并且趋于平稳,在72%至76%之间。

互联网业务是依托于手机和AIoT的,如果没有手机和AIoT也就没有所谓的互联网服务。

所以,只要手机和AIoT发展得好,互联网服务就不会差。没有太多好说的。

5. 汽车

小米造车不是心血来潮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

雷总本来已经计划好退休了,不想造车的,但经过调研后,发生了很大的转变。

雷总在《小米创业思考》一书中写出了造车的三层终局推论。为了保持原汁原味,我就一字不改地搬运过来了。

原文如下。

汽车,造还是不造?这是个问题。机会和风险并举,如何抉择?面临重大战略思考时,我们不能陷入碎片化的局部信息,而是要有终局意识,以宏观终局判断来反推我们的策略和选择。关于造车,我们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终局推论。

第一层,对公司业务终局会有怎样的影响?

我们必须看到几个客观事实:第一,手机行业已经进入成熟存量竞争阶段;第二,车是最大的个人消费品,智能汽车就是当下最大的风口;第三,智能汽车是智能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,它与个人移动设备和居家环境一起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场景。

此外,一个非常清晰的现实也在警醒我们,消费电子领域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已纷纷下场布局,如果我们不做汽车,未来小米会不会沦为一个失去了成长空间的“传统公司”?

所以,对小米而言,造车是大势所趋,别无选择。

第二层,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终局是什么?

最根本的判断是,产品的形态属性的终局是什么?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,电动时代,汽车的制造门槛已经大幅降低,3万个零组件高度模组化,过去10年间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了80%,未来至少还有50%的下降空间,电动汽车的本质已经是“消费电子”产品,“软件定义汽车”将是竞争的制高点,同时电动汽车也会变成“铁人三项”的商业模式,未来的收入将由硬件、软件和各类汽车服务组成。我们认为进入智能电动时代,汽车工业的内核将从“机械工业”向“信息工业”和“消费电子”转变。

这个结论,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:这个行业的终局是什么?

如果智能电动汽车“消费电子化”,那么就必然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,当15~2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,全球前5的品牌必将手握80%以上的份额。也就是说,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5,做到年出货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。这将是极其残酷的竞争。

第三层,战略决策的根本检验依据是什么?

小米造车未来有没有机会赢得5张“终极船票”中的一张?这是个灵魂考问,我们一直在痛苦地思考。一位叫吴向宇的米粉的话,对我的最终决策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。他说:“你们敢造,我就必买。”

也正因如此,我决定,不想太多,不再纠结,眼下只关心为米粉造出一辆好车来。小米在国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粉丝和用户,他们当中只要有1%的人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,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。

所以,当你做关键决策时,最基本的推演依据就是,这个决策是否符合用户的期待,是否能赢得他们的支持。

基于以上三个终局考量,我和我的同事们坚定了造车的信心。

用雷总的话说,那段时间,白天他会想到10个必做的理由,晚上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。

后来,米粉的支持,给了雷总很大的鼓舞。

起初我也不太认同造车,因为造车烧钱是个无底洞,可能5到10年都赚不了钱,而且也增加了小米的风险。

但我们回看小米的使命:始终坚持做“感动人心、价格厚道”的好产品,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。

那么做电动汽车,就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选择了。

6. 总结

总的来看,在上市5年多以来,小米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
在手机方面,小米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。小米遇到过各种困难,好在都克服了。小米也学会了做高端手机,并在手机行业中坐稳了全球第三把交椅。

在AIoT方面,小米干的也可以。IoT的数据持续攀升创历史新高,IoT的毛利率也在增长。但小米的AI能力落后了,IoT也是遇到了挑战,IoT的生态价值还需进一步提高,不过海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互联网业务依托于手机和AIoT,这两块做好了,互联网就会好,就能用来赚更多的钱。

就汽车而言,虽然业务尚未开展,但小米有望将做手机的能力复制到造车上。

最后,小米的护城河怎么样呢?

先简单说一下,篇幅有限,以后再详细分析。

手机业务,前有苹果和三星,后有华为和OV,竞争惨烈,不是一个好生意。AIoT生态目前还差点火候,谈不上是好生意。

但就是这些不好的生意,小米做得还不错,是因为小米还有另外一块优势——效率。

就目前来看,手机加上AIoT生态,再配上小米的“效率”,有一定的护城河。

汽车也像手机一样,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,自动驾驶是最关键的部分,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
把这些生意组合起来,做成人车家生态,理论上会有很强的护城河。

但能不能做好,先打一个问号,需要长期跟踪。

小米仍处于成长期,虽然眼下算不上理想中的好生意,但未来有机会做成好生意,我对此是乐观的。

雷总押上全部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,你愿意支持吗?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不作为投资建议。

我是小贝,你有哪些想法,写在留言区吧。

推荐阅读以下文章:

巴菲特2024致股东信的要点及全文(精心整理)

分享给朋友,投资不孤独~~

本文》有 0 条评论

留下一个回复